添加微信

新闻资讯

集团 | 墓园雕塑师:用泥巴书写人生故事③

公司动态

已有0人浏览了本产品

  “死亡日记”作者:陆幼青

  在生死观的改变上,有一个普通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,他勇于建树、破旧立新。那就是“死亡日记”的作者陆幼青。

  陆幼青是一位绝症患者,他以勇敢面对死亡的坦然心态,逐日记录了他剩余的历程,白纸黑字留下了生命的凯歌。

  在他的墓碑设计上,福寿园设计者首次尝试用玻璃代替石材,有着独特的表达和寓意。

  生死关头,人们往往不能选择,也无暇谈及感受,也谈不到与死亡搏斗的心态。尤其当人面临死亡,又不能确定哪天离别时,那可能不是常人能感受并与人分享的。每日每夜备受病痛折磨,还能泰然处之,以文字记录,确非常人所能为之。

  而福寿园内就长眠着一位记述自己余后岁月的日记(《死亡日记》)作者——一位年轻的癌症患者,陆幼青。

  这样一位不平凡的人,面对死神叩门,笑谈死亡而巍然不动。得知自己会如一缕青烟般消散,他反而把生死的哲理看得更加泰然、透彻、清醒。

  通过字里行间,他表达着他的生死观:生与死是必然的,只是物质形态的转换。一切都是透明的,畏惧与拒绝都是不可取的。人们应该看清这两个字——“生”与“死”,活着时珍惜每一秒,死亡来临时也不要惊慌失措,要为自己未曾虚度年华而安静地微笑着,告别亲人、朋友和这个世界。

  ↑在病床上为《死亡日记》读者签名

  ←能够有魄力亲自为自己的墓碑选址,20年前可没有几人

  而在墓碑设计上,福寿园做到了材料利用的开拓和创新,对于墓碑的承载功能也是一个突破。陆幼青的墓碑以玻璃为材质,并与逝者的理念做了结合与诠释。一块石头分成两半立于两侧,与中间的玻璃隔墙组合为一体,寓意着生与死虽然无法界定其空间和存在,但却是可以直视的、透明的、毫不神秘。

  如今人们走过这座独特的墓碑时,都会敬佩逝者给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,也感叹设计者用心之良苦。这便是人们树碑立传、文化传承的意义。

  著名外交家:乔冠华

 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纪念像由雕塑家钱绍武精心设计。乔冠华背衬着青松,坐在藤椅上,他仰天爽朗地大笑,那么自信、豪放,再现了他光辉灿烂的人生。

  石材不能再生,土地不可再生,平庸的设计也是一种污染。设计者应该真正开拓自己的思路,去追寻更好的创意与服务,让死亡不仅仅是凄凉和悲伤。

  国外许多墓园甚至是游客们趋之若鹜的打卡胜地

  上海福寿园从20余年前作建园规划时,就认真思考并努力改变陵园的文化定位。这里不仅仅为逝者提供安宁的长眠之地,更要建成一座有文化、有传承,可以领悟生命,启迪生者的园地。它让来者不仅只是缅怀逝者,更要带着精神力量,拥抱新的生活。

  让人不悲泣的墓碑在哪里?

  一个伟岸的身影出现在你寻觅的视线里。清澈的小溪里,金色、红色的锦鲤鱼自由快活地游着。溪水之畔,绿荫荫浓,鸟儿在树上歌唱,微风在轻轻吹,好像一阵开怀大笑远远传来。走上前,你会看到一个仰天而笑的雕像坐在那儿。他的笑那么自豪、那么仗义、那么痛快……

  雕像选用了当年乔冠华部长任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时,一次笑视四方的开怀大笑。这一笑,笑出了中国人的骨气,笑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……雕塑家用这一举世无双的瞬间塑成了乔冠华的墓碑,这是逝者的墓志,也是历史的纪念碑。

  在这样的墓碑前,你会感到忧伤吗?我想你会感受到激励、自信,精神为之一振。这就是这座墓碑独特的意义,它也向人们、向社会提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,殡葬是什么?它从哪里来,又向何处去?殡葬改革难道仅仅是减少用地、改变材质、增加功能吗?我认为破旧立新绝不是仅限于“物”的改变,它改变的应是观念,要为后人传承精神、品德、力量与梦想。

  在乔冠华先生墓碑前,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感谢、祝福、承担,是崇高与奉献的洗礼,是精神的永恒。作为中国人,我们为自己黑头发、黑眼睛、黄皮肤而自豪,为中国人的聪明、机智、勇气和顽强而骄傲!

本文网址: http://www.hnfsygroup.com/m/gsxw/123.html

河南福寿园实业有限公司

河南福寿园官方咨询电话:0371-63361448

地址:新郑市龙湖镇双湖大道与107交叉口向西500米(龙湖镇双湖大道与107国道交叉口向西500米)

营业执照

网站地图   SITETXT   XML